創辦人Ms. Lam 完成了四場的講座,和四園家長分享了他的想法。
家長說每一次聽Ms. Lam的講座都有不一樣的收穫。讓父母重新思考和孩子的互動。也讓父母放下多慮,減少干擾。
在講座中提到人類傾向(Human Tendency),人類傾向是孩子與生俱備的能力,這個能力引導出孩子在他的世代 生存的能力。
她提到孩子一出生不是來做我們的兒女,他是來做他未來的人Future Man
因為孩子有個Mission,就是我要生存!所以我們今天不講 潛力Human Potential,我們講傾向Human Tendency。
當我們成人沒有去注意到孩子天生帶來的傾向 ,我們會因為我們的愛反而去過度的干擾及介入,這時他們原本的傾向就沒有辦法去發揮!
那要如何去發揮呢?舉例來說,在人類傾向中有orientation、 explore、integration 。
一兩歲的小孩,會不停的去探索(explore),他對東西很好奇,硬跟軟的,都放在嘴巴裡面去感覺;在教室裡你一不注意,孩子會突然剪掉一整片的頭髮,孩子在探索著使用剪刀的手感,這時通常家長會很緊張,來問老師這麼危險的東西應該要在環境中消失。但這就是孩子的導向,他就是需要的探索,因為內在的導向就要他去探索才得以了解。
孩子在六歲以前 都叫integration with environment 跟環境互動,他要跟環境互動,互動後有不同的探索及導向。
所以有時家長會說:孩子為什麼在學校和在家裡不一樣?或者說孩子對爺爺奶奶和家人都不一樣,為什麼孩子對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因為他一直在嘗試integrating ,他吸收到我跟你的關係 你跟我的關係 我用什麼方法來和你互動,這就是與環境中的互動integration,包括人事物。
所以你現在知道了,和孩子講話要有意識的和他們講話,要小心但也不要太刻意,自然的和孩子對話,孩子會在和你互動中建立一個認識。當和孩子對話時要像跳舞一樣,進退得宜不踩腳—他說話你就聽,你說話孩子也只聽,一說一聽之中,建構出你和他的互動模式。
孩子透過integration去調整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他每一天認識不一樣的,他需要一個非常強的連結,他想要知道我跟每一件人事物的關係,這天天時時刻刻都在運轉,他會學習到一個pattern,他會漸漸察覺認識環境中的運作,進而在這環境中學得他的生存能力,知道如何在環境滿足自我的需求,如何在環境中建構自我。
在環境中我們不要像導遊一樣急著說做這個好這個的怎樣?而是孩子透過內在的人類傾向(Human Tendency)去導引和沈浸環境去探索,發展出他在這世代的生存能力成為未來的人(Future Man )。
.jpg)
.jpg)
.jpg)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