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loader
0%

Parents

家長園地

蒙特梭利環境

2020-06-20



 為何稱為蒙特梭利「環境」?


因為蒙特梭利特別強調孩子的學習是自發的,是來自自由的選擇,自己負責,自我成長,進而彼此相輔相成的成長。導師的職責在於「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跟隨孩子」,導師並不是在「教」孩子。

蒙特梭利一再強調這是精心準備所「預備好的環境」,故而稱之為「蒙特梭利環境」,或蒙特梭利所命名的「兒童之家」。


 蒙特梭利環境有那幾種 ?


目前世界各地設置的蒙特梭利教育環境有:
► 嬰幼兒環境(nido and infant community)為 0-3 歲嬰幼兒設置。
► 兒童之家(幼稚園環境;casa dei bambini-primary environment)為 3-6 歲幼兒設置。
► 兒童之家(小學環境;casa dei bambini-elementary environment)為 6-12 歲學童設置。
► 中學教育(secondary environment)為 12-15 歲學生設置。


 蒙特梭利環境的特色是什麼 ?


蒙特梭利環境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成長空間,以生活化的活動方式進行環境裡的各項活動。在準備好的環境中,老師經由觀察然後依孩子個別發展的興趣、步調與需求進行引導,之後讓孩子展開自發性的探索與學習。在此環境中孩子擁有多項自由,可以獨立工作,更可以學習到如何尊重自己、別人以及周遭的一切。

在此學習環境中讓孩子以不同於成人的頻率相互觀摩學習,進而增進現代社會中所缺乏的人際互動關係,自然而然愛的教育蘊育出孩子高人一等的 EQ 能力。實為學前教育帶給孩子一切學習的墊腳石。


 蒙特梭利教育為什麼要混齡 ?


蒙特梭利博士由觀察中發現每個人的養成必定會經歷四個特別的發展階段:0-6 歲的幼兒期;6-12 歲的兒童期;12-18 歲的青少年期以及 18-24 歲的成人期。在每一發展階段均有其特定的發展目標。人處於每個階段均會出現共通的敏感特質,以幫助他循著特定的方向迅速輕鬆達成該階段的目標。因此唯有將屬於同一階段的孩子聚集在同一環境裡,教育者方能確實有效創造及經營一個符合該階段的共同目標及共同特質的發展環境。

蒙特梭利教學從零歲開始便以混齡型態組成,以 0-6 歲幼兒教育為例,細分為 0-3 歲以及 3-6 歲兩個階段;而 6-12 的小學教育則分為 6-9 歲以及 9-12 歲兩個階段。

在混齡的環境裡,孩子之間的自然年齡差距促成許多相互幫助以及相互學習的機會,而非相互競爭。孩子從不同年齡孩子身上可尋得自己過去以及未來的成長軌跡。因此在孩子的人格形成及發展過程中混齡的環境所提供的良性社會互動要素更為多元及豐富。


 在蒙特梭利教室裡進行哪些活動 ?


►日常生活活動:包括照顧環境、自我照顧、社交禮儀及動作控制。旨在幫助孩子發展秩序感、獨立及適應環境的能力。

►感官活動:利用各種感覺教具,透過分類、配對及排序列等活動,讓孩子的各種感官變得更敏銳,提升他的判斷力及思考能力。透過具體的教具與活動建立孩子的抽象概念,更要將孩子的感覺經驗與真實世界做結合,讓他能將以有的經驗應用落實於生活中。

►語文活動:從豐富孩子的語彙和字彙開始,漸進至寫、讀、分析詞類句型等,旨在幫孩子更有自信地表達自己與外界的溝通管道更順暢。

►數學活動:藉由簡而繁,由具體而抽象的數學教具,讓孩子循序習得1-10的概念、十進位系統、連續數、四則運算的概念、分數等。讓孩子以快樂的心情接觸數學而不害怕數學活動。

►另外還有地理、文化、生物、藝術、美勞、體能、音樂等等活動穿插其中使得整體活動更生動活潑,也更合乎孩子的需求。


 在蒙特梭利教室裡為何稱為「工作」?


蒙特梭利博士說:『孩子既是工作者也是生產者。儘管他不能分擔成人的工作,但他的工作既困難且重要,那是自我的建構。』

在環境中每一樣教具皆有其特殊的功能與目的。老師觀察孩子,然後引導孩子示範操作的方法。孩子從示範中看到整個過程,了解如何開始、如何進行和如何結束工作,慢慢建立起秩序感與專注力。同時經由自己選擇、自行操作與收拾,整個過程讓孩子有始有終親身參與。如此孩子逐漸創造自我,建構自我。所以我們稱它為「工作」。此工作和漫無目的嬉戲,隨時可以中斷的玩耍,根本上完全不同。


 淺談蒙特梭利教室裡的自由與規律


蒙特梭利博士將自由稱為「發展過程之鑰」。孩子擁有行動的自由、選擇的自由、語言的自由以及被信任的自由,其心智及體魄才得以發展合一,其獨特人格才得以成形。但是她對自由的定義並非為所欲為。在兒童的人格發展過程中,成人允許孩子為所欲為,等於是讓他們受一時的欲念與衝動擺佈,這往往會傷害別人、環境,甚至於他們自己。事實上,蒙特梭利博士所指的自由意味著自我控制,能做選擇的事,且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為了培養孩子的規律,成人必須從孩子小時候起設立適當的生活規範及行為限制,執行時更要堅定、公平並前後一致。成人也必須時時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及模仿的典範。事實上,自由與規律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孩子可享有的自由多寡應視本身的自律及負責能力程度而定。

* 整理自 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 編印《蒙特梭利Q&A》

Copyright © 2025 MONTESSOR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