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loader
0%

Parents

家長園地

家長好評

2015-06-22


Angela Victoria Shaw

Is the Montessori school in Tien Mou? It is around the corner from Tien Mou Dung Lu. My daughter, Jasmine Morgan DeCock went to this school from 1990-1993. She is now in her 4th year of her PhD in bio-chemistry at MIT. She finished her first university degree with honors from Kings College London. She earned her French BAC at the Lycée Pierre de Fermat in Toulouse, France. We’ve always wanted to find the Montessori School in Taipei that she went to in order to thank them for such an excellent academic beginning to her life.

以倢的家長
班級:Anna 班   就讀蒙特梭利:7 個月


以倢是 2012 年的 11 月 12 日開始進入蒙特梭利松江園的 Anna 班,那時候以倢還未滿 2 歲,會用簡短的句子表達,但倔強任性、一意孤行的態度讓我難以招架。但自從上學之後,到現在半年的時間已經成長許多,最大的改變就是:
1、懂得遵守紀律規範,並要求別人也做到。以倢學會自己進教室換室內鞋後,就開始監督媽媽進學校也要換鞋。
2、語言表達清晰完整。上學後開始大量的使用連接詞,現在已經可以自己講故事。
3、自我照顧且照顧他人。出門挑選自己要的服裝換上,自己背書包、穿襪子、鞋子,甚至幫忙準備其他人的衣服、鞋、襪且督促換上。

4、幫忙做家事。在家很熱心的參與打掃清潔的工作(雖然有些礙手礙腳),自己準備碗盤吃飯。

短短的半年間的這些改變已經讓我十分感動,特別是現在能用「講道理」來與 2 歲半的小孩溝通事情讓我輕鬆不少,家裡也少了劍拔弩張對峙的緊張氣氛。以倢的學習與成長是如此的顯著,我非常讚賞蒙特梭利的教學,更感謝 Miss Anna 與 Miss Wendy 這半年細心的照顧與指導。
期待著以倢在 Anna 班下半年能有更出色的表現!

彭以禛 & 彭承朗 的家長
班級:Candy 班   就讀蒙特梭利:3 年 / 1 年 8 個月


當初選擇蒙特梭利,是因為它的教學方式和傳統幼稚園不同。在學校,孩子們是依據自己的程度做日常學習工作,因此能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學習的主動性、專心度和重覆練習的耐力,同時也能從完成工作時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這些能力對小學或是往後的學習都很有幫助,我從女兒上小學以後的表現也感受到蒙特梭利教學的成果。另外學校豐富的校外教學和節慶活動,讓孩子們開心玩耍的同時又能增長見聞與增加生活經驗。最重要的是,這裡的老師們帶孩子的經驗豐富又極具耐心和愛心,孩子們在老師的教導下都很快樂、健康地成長,連媽媽都因為跟老師學習到許多育兒法寶而輕鬆不少呢!


陳品安的家長
班級:Cindy 班   就讀蒙特梭利: 2 年 8 個月


小乖入園的頭半年,對持傳統教育觀念的家人來說可謂「衝擊很大」!因為不了解這種「以兒童為中心」「給予兒童自由選擇權」的教育模式, 並且做家長常低估自己孩子的潛能, 排山倒海建議我們轉學的聲浪接踵而至。 隨著平日經由一系列日常生活自理以及感官教育的能力培養、凡事由孩子自己動手做做看的實作經驗、 再加上配合幼童所設計的環境以及豐富的教具,培養出一個喜歡主動學習並期待上學的小乖。在教室中並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進度, 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工作項目,當然教室裡還是會有一些基本的限制,老師只是去引導並觀察孩子,順著他們的個別能力,把適合的教具適時的帶進來。糖果、貼紙等物質的獎勵對小乖來說已經沒有必要了,她愛工作勝過這些。 小乖每天都會從工作中得到滿足、成就、收穫和成長,是個很忙碌的小小工作者。

在蒙特梭利三至六歲的混齡教室裡,一班大約有二、三十個孩子,看在眼中真是一幅很美的畫面。還記得小乖2歲10個月剛進班時,舊生大姐姐會主動過來照顧她、關心她、為她介紹環境。當時小班的她都以大孩子做榜樣,尤其是當大孩子做數學、語文的工作時,站在旁邊都看呆了,眼神中充滿仰慕。下課後她跟我說:「哇!好厲害喔!」「希望我以後也要像他這樣。」

小乖現在是中班年紀姐姐了,她知道自己是班上「大的孩子」,要學習照顧較小的、要學習更自律、要作榜樣,一下子責任感與榮譽心都被激發出來,我想這樣的收穫是無價的,這是在傳統班級裡所看不到的現象。經過將近三年的洗禮,小乖學習到要有秩序、自動自發、專注、自律,更重要的是她每天都很快樂。

當初認為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太過前衛的家人,現在卻轉變為這種教育模式的啦啦隊 ,我想這是因為小乖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


吳岱容 / 吳岱名的家長
班級:Cindy 班 / Karen 班   就讀蒙特梭利:2 年 9 個月 / 1 年 3 個月


陪伴孩子們成長,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自己也跟著再成長了一次。
看著孩子每天開開心心上學,樂在學習與分享,勇於接受挑戰,也交到了知心好友,更變得成熟有自信!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高興的了!
就像俗話說"與其給予豐厚的魚獲,不如教他/她釣魚的技巧"
感謝學校幫了個大忙,讓孩子們在完整多元安全的環境裡盡情的探索與學習,給了他們面對人生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與態度,有足夠的力量來接受未來的挑戰!
當然,我們自己得到了更多.我跟我的孩子一樣,很喜歡這裡!


洪歆的家長
班級:Carol 班   就讀蒙特梭利:約 3 年


■ 開場白──多加利用Ms.Lam有約

六年前,我也坐在這裡,和你們有一樣的心情。那時我的方法是:去聽每一所學校的說明會(甚至宜蘭華得福都去聽了),從中慢慢去釐清自己的理念。另外我也跟 Ms.Lam 約了 3 次(大班 2 次,小一 1 次),我覺得跟一個有經驗有智慧而且理念正確的人對談,有很大的幫助,她會讓妳有信心的走下去。比較不建議的方法是跟同樣一批焦慮的媽媽對談,那樣只會更焦慮。

當初 Ms.Lam 很篤定很直接的給我建議,念公立小學!目的有二:讓孩子有溶進溶出適應社會的能力,以及讓孩子有空白的時間。我覺得她的建議和我的想法最吻合,所以後來我讓孩子念學區士東國小。

但那時候的我還是有一點點焦慮的,比如我也擔心孩子遇到不好的老師,價值觀會不會被帶壞了等等。Ms.Lam 告訴我:不會的,所有的價值觀都是家庭給的!現在孩子小四了,我想要跟Ms.Lam說,謝謝您!我證明您說的都是對的!

■ 選校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父母的中心思想

公立學校的教育政策基本上是教育局訂的,所以每個學校原則上相差不大,其中有些不同在於校長,所以建議可以打聽一下該校的校長作風。(例如以大方向來說,士東國小重視閱讀、三玉國小重視電腦方面,天母國小重視英語且學生人數較多,但這些都會因每個孩子而變,而且校長也有任期的問題)。

很多人會去拜拜希望孩子遇到「好」老師,但我覺得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根本不需考慮在內,因為同一個老師,有的人合得來,有的人合不來;大家對好老師的期待都不相同(但若是情緒狀況不穩定的老師就另當別論)。我認為與其期待或等待所謂的好老師來感化孩子,不如就先讓自己成長吧!(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啦!)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其實都沒關係,父母可以掌握和精進的是「如何跟老師溝通的能力」!還有,父母有沒有辦法把在學校的負面事情都轉成正面教材,讓事件成為一個教育機會。孩子不管在什麼學校,學最多且最容易有狀況的其實是人際關係這方面。我們父母要做的不是幫孩子把障礙物都移走,而是教會他們如何面對和轉化。

我覺得比選學校重要的是,父母要先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和教育理念。就我這些年看過一些孩子的經驗來看,無論念什麼學校,一個有閱讀習慣、有運動習慣、會做家事的孩子,應該是所有的父母都想要養出來的孩子吧!但是請大家想想,一個孩子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孩子的時間精力花在 A 上面,那當然花在 B 上就少啦!

所以就我的中心思想:讓孩子有時間閱讀和空白,有時間運動,並能夠參與家裡的事以及跳脫課本學習來看,那麼在學校的時間就不能太長,所以公立學校是個比較適合的選擇。這也是我當初選擇公立小學的原因,而且我也遵循 Ms.Lam 的叮嚀,在一年級時讓孩子有兩天下午是空白的,因為這些空白,我的孩子在那階段養成了非常好的閱讀習慣和廣度。

我看到太多私立學校的孩子,雖然學校已經排了比較多的英文課和比較多的社團運動,但是孩子回來後,父母親還是很貪心的很不放心的請了英文家教,上鋼琴課、畫畫課…..等,把孩子的時間排滿,這樣孩子怎麼會有時間閱讀呢?有的孩子連覺都睡不飽呢!(在這裡,我要再次強調,閱讀真的很重要,閱讀不能只侷限在國文課本上!因為閱讀力基本上等同於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一個自學能力很好的孩子,他自己會從書本上找到很多人生的答案,而這些答案是父母和老師沒有辦法一一教到的。)

另外,有人說念公立學校的話,父母會比較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看妳要當累在前面或是後面的父母,或者是累一陣子或累一輩子的父母(反正當父母都會累的啦!哈哈!)?!我的經驗是在低年級時幫孩子把習慣都建立起來,到中年級後就可以慢慢放手了(只要管大方向就好)。

現在也有很多人會因為 12 年國教選擇私立學校!我的想法是,不管外在環境怎麼變,養育孩子的準則是不會變的!所以不須為了每年都不確定而且在調整的政策自亂陣腳。我要養育的是可以因應未來社會變化的孩子,管他 12 年國教怎麼考,我相信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都可以因應。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沒有一所完美的學校!也沒有 100 分的老師!家庭比學校重要許多!而且中途轉校沒有關係!不管選擇什麼學校,我覺得也都還要再觀察孩子在其中的成長。像我有一位朋友念私立,小三時孩子遇到的老師讓他每天都很焦慮,後來只好轉學。那孩子現在念一所體制外學校,整個人都自信起來!(他現在在看賈伯斯傳哦!)(媽媽若警覺不對,請不要害怕改變,人生的危機就是轉機!)而像我的孩子念公立小學,很多既定的規定我也不喜歡,所以我跟老師溝通偶而可以請假去外面上些自學團體的課!因為多次的溝通,老師也知道我的想法,讓我得以在學校教育和自我中心思想中取得平衡(但這些都是溝通來的,它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呦!)。

另外小小廣告一下,我在自學團體那邊,看到好多好有創意的老師,也看到跳脫課本以外的學習,所以有些課我都會自己找伴組班,有興趣的媽媽可以再聯絡哦!

■ 補充說明

重要的講完了,現在來介紹士東國小一下。士東比較大的特色是有語教班、資優班和愛的書庫。關於資優班的部分,小二時大家可能會遇到(念每個公立小學都可以考,考上了再轉學到設有資優班的學校),相關問題到時可以再問我。另外,士東去年來了一位林校長,我只能說她是一位腦筋清楚做事俐落的校長(例如推行閱讀並不是只有喊喊口號,而是從老師著手,每個星期三下午老師都要上閱讀進修課)。

另外,士東國小如果有什麼值得被拿出來讚揚的,我想那就是四到六年級,每個班級每個孩子都會上 EQ 課(目前天母地區僅此一校!不過其他學校也可靠家長自行努力爭取)。

在此請允許我再嘮叨一下,「只有你家的孩子好,這個社會並不會好!只有你家我家這個社區的孩子都好,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由楊俐容老師帶領的 EQ 團隊,這幾年來一直在推行國小的 EQ 課程,這些課程主要在教孩子們認識情緒、處理人際關係(包括霸凌問題)、探索自我及解決問題。我覺得這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所以士東國小的孩子們有機會接觸 EQ 課程,是非常幸運的!(大人也有 EQ 課哦!可上「北投八頭里仁協會」網頁查詢)

另外,因公立學校低年級除星期二外念半天,中年級星期三和星期五念半天,高年級星期三念半天,如果不把孩子送去安親班的話,孩子的課後時間比較充裕,可以多接觸一些東西,作為探索性向的機會。在此也想要建議,請慎選安親班,多數的安親班讓孩子寫太多評量測驗卷,其實這只會把孩子教笨而已(寫太多的評量,會讓孩子在考試時,不習慣看題目思考哦!)。

家長若心有餘力的話,也可擔任班級代表或加入家長會。(可在一開學就在聯絡簿跟老師註明,很願意幫忙班級事務,那麼開學二週後召開的班親會,也許老師就會指名)。

幫忙班級事務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老師偏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你可以進到班級裡面(例如低年級每週有二天早自習時間老師必須去開會,所以需要愛心媽媽進教室幫忙),然後瞭解你的孩子周遭有什麼同學,這樣當孩子回家後跟你說:「媽媽,那個同學怎樣怎樣的時候….」你和孩子會有很多有共鳴的話題,而且你也可以因為對那個同學有點認識,因而能做出較正確的引導。

再者,不管哪一所學校,請不要對「體制內」的老師抱持太高的期望。(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跟幼稚園是非常不一樣的!(但對於課後的老師,卻可以而且應該好好選擇!)。決定孩子長成什麼樣子的是家長,以及經過選擇的老師!

即便現在很篤定的選擇了一所學校,未來在教育的這條路上也還是會因為很多因素或大環境的關係而需要時時修正和確認自己的中心思想。孩子也不會因為念了哪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做點人生的功課!所以這只是開始,請大家放輕鬆!


張友棠 & 張友棣的家長
班級:Vickie 班   就讀蒙特梭利:4 年


今天終於畢業了!

想到當初走路都不太穩的棠棠棣棣扶著樓梯爬上 Ms. Yolanda 班, 學著穿鞋脫鞋穿褲子脫褲子拿盤子盛東西的景象, 依然在眼前, 媽媽想幫又不敢幫的心情, 依舊清晰; 但怎麼一會兒就滑著下樓, 說著成語, 加減乘除, 國家風土民情, 孫悟空諸葛亮, 跳棋象棋, 無役不予, 媽媽連插手的機會都沒有; 更遑論曾經做過一大堆毛線球, 縫工, 刺繡, 縫釦子…. 這些日子就這麼無聲無息飄過去? 孩子真的一下子就長大, 學了超乎我想像的生活能力與知識, 雖然仍覺得他們不懂事, 但自己又何曾懂事了呢? 但我深深明白他們是滿足的- 知識浩瀚宇宙的學習滿足, 以及父母老師同學的愛的滿足, 這有很大的原因來自這所學校, 這些老師, 這些同學, 還有同學的父母親. 真的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所學校, 更慶幸自己決心做為一個母親, 這才有2個活潑健康快樂身心平衡的孩子, 除了感謝自己, 在這畢業之際, 也表達對學校及老師的萬分感謝…. 有你們真好, 雖然我們就要邁入新旅程, 但幼稚園這一段的生活將是棠棠棣棣將來內心最溫暖甜蜜的寶物, 會永遠珍惜。


侯蘊芳的家長
班級:Emily 班   就讀蒙特梭利:8 個月


我的女兒,目前 3 歲 9 個月,她的求知慾很強,也相當的獨立,對自己則是充滿自信心,喜歡讚美及友好的關懷,讚美她時會露出可愛又羞澀的笑容,就像一個3歲小孩的表現,也包括她的反抗期,如果阻止她的選擇,會有很大的情緒反應,比如幫她擠牙膏、選外出服、出門的鞋子……等。

所以我也試著調整學習蒙特梭利精神,讓她自己來,即使牙膏擠滿了洗手台、堅持大晴天時要穿著她的小雨鞋出門……等。

我的孩子剛進蒙特梭利教室時,老師並不會去強迫她,這給我的孩子時間去觀察,看到其他孩子工作時,我想她是期待的,漸漸的我發現我的孩子是快樂的、是滿足的,她很開心上學,放假時,她告訴媽咪:「我很想我的老師,我喜歡上學。」

自從我的孩子留在學校用午餐後,她有了小小的改變,她可以自己吃完她的晚餐,而且用完餐前不會提早離開座位,甚至告訴家人:「老師說用餐時不可以說話!」……,真是太可愛了。

環境對於孩子性格的養成,有極大的影響力,父母及學校應提供孩子安全、舒適的環境,幫助孩子發揮潛能,保持身心的平衡。我的孩子個性獨立,我無法也不願強迫她,但是規矩還是要學會的,建立安全感、培養獨立性、解決事情的能力、不怕失敗的勇氣和自我認同的能力。

我很感謝我的孩子,讓我成為一個母親,我期望我的孩子平安、健康,將來品性端正,負有責任感,為社會付出貢獻,有能力在生命的旅途上,作出自己的抉擇,懂得享受生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Copyright © 2025 MONTESSOR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