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學源起
2020-06-20
瑪利亞‧蒙特梭利是誰 ?
瑪利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女士是義大利籍教育家,也是義大利國內的第一位女醫生。在本世紀初期,她透過實際對兒童的長期接觸與觀察因而提出新觀念的教育方法,不僅改變當時人對兒童教育的看法與作法,也深深的影響後代。終其一生她全心投注於教育工作。於1952年辭世時已備受世界各地的尊重與矚目。
「蒙特梭利教育與教學」的由來
瑪利亞‧蒙特梭利女士畢業於羅馬大學醫學院之後任職於羅馬大學精神科診所,因而有機會接觸到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工作期間她發覺發展智力有賴於雙手操作。因此根據對依塔及塞根的研究而整理出合適的教具來幫助特殊兒童學習。後來那些孩子通過了羅馬地區為一般兒童舉行的考試,她因而名聲大噪,成為風靡一時的傳奇人物。
為了解這方法用於正常幼兒的可能性,她重返羅馬大學研究人類學、心理學、教育學等。1907年在羅馬聖羅倫索成立第一所兒童之家,蒙特梭利女士在這裡為心智正常的孩子研製更多教具以提升幼兒的潛能,同時在觀察中體會了解教師所應扮演的角色。在兒童之家,蒙特梭利博士應用在3-6歲孩童的方法得到驚人的成果,於是歐洲各報爭先報導兒童之家,參觀的人亦絡繹不絕,眾口稱讚,於是各國紛紛成立兒童之家,並邀請蒙特梭利開設師資訓練課程。
因此可以說明蒙特梭利教育適合所有的孩子。它是全球性的教育。
Montessori 的譯名
Montessori 的義大利發音近似 [mon – te – SOH – ri]。自民國初年 Montessori 教育被介紹到中國以來出現過不同的譯名,有蒙台梭利、孟台梭里、蒙鐵梭利等。不過這個教學法僅止於斷續的文字介紹,在中國一直沒有教學機構採用它完整的教學系統與教具。一九三0年代以後翻譯自美國文獻介紹此教學法的使用「蒙特梭利」之譯名。現在台灣一般人士多使用「蒙特梭利」的稱呼,但在圖書館界及大陸地區仍採用傳統的譯名「蒙台梭利」。
蒙特梭利教學與雙語教育
從蒙特梭利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看到它的發展由歐洲、美洲、亞洲、非洲乃至世界各國。當環境中自然擁有雙語、三語或多種語言時蒙特梭利教育就能發展出適合各種環境的本土性語言教學活動,由此可證蒙特梭利相當重視孩子的語文教育與文化背景的契合。所以蒙特梭利教育對幼兒的學習是提供預備好的環境,幼兒在此環境中吸收各項資訊。所以它是一個自然的學習環境。幼兒自己決定他要學什麼,何時學。語言的學習也是如此,環境中提供多語言的機會,幼兒即能在自然的情況下學習到多種語言。但需注意幾個大前提:
►真實生活環境中需有該種語言的使用機會。
►必須從母語的學習出發,以習得基本的發音及語法結構。
►多語言的環境中每種語言的傳達者是由特定的人(如國語和閩南語分別由不同的人來說)來帶領幼兒語言的學習。
蒙特梭利師資訓練課程內容為何 ?
首先,需選擇由國際蒙特梭利協會認證的師資訓練中心。通常是一年的課程,也有分成數個寒暑假完成的。其內容包括完整的理論、教具操作、教室觀察及實習。
課程結束後尚須通過筆試、教具操作示範及口試才能取得『國際蒙特梭利協會合格教師』的資格。
什麼是「國際蒙特梭利協會」?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 AMI)是瑪利亞‧蒙特梭利博士和她的兒子馬利歐‧蒙特梭利為防止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被扭曲誤解導致謬誤,於1929 年所成立的組織,以示正聽。目前總部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由芮娜爾‧蒙特梭利女士秉持蒙特梭利精神繼續為蒙特梭利教育努力工作。
什麼是「美國蒙特梭利協會」?
「美國蒙特梭利協會」(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 AMS)是一個美國本土宣揚蒙特梭利教學的機構,目前該組織總部設於美國紐約。
* 整理自 中華民國蒙特梭利教師協會 編印《蒙特梭利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