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5年,腦神經科學的蓬勃發展,帶動教育與腦科學間的連結,才發現原來有100年以上歷史的蒙特梭利教育,卻能與現代的腦神經科學相呼應。
Crystal intelligence 是記憶力,孩子得到知識,會在腦中形成一個「點」,您跟 2 歲半的孩子說,這是「阿公」、「阿嬤」,他得到的是一個個的「點」,它們之間是沒有連貫關係的,您跟他說這是媽媽的媽媽、爸爸的爸爸,您想把這些詞都串起來解釋給他聽,他得到的還是一個個的點,他也許會敘述,您以為他懂了,但真正它們之間的「關係」他是不懂的。
曾經有一次美國的 trainer 來台做我們的班級評量,一些大班的孩子看到他,叫他「孔子」,他來問我 “Who is ‘孔子’?” 原來那陣子正好過教師節,老師曾經跟孩子介紹,孔子是老師的老師的老師的老師。然後我又說:「今天老師的老師來看你們工作。」真是太好笑了,原來大班生都不一定真正懂,因為他們還沒有時間的概念。他們所得到的知識就是一個「點」。那些字卡、背九九法表…那些東西,是一個個的「點」,沒有意義,您可能很佩服孩子的記憶力怎麼那麼好,但那些東西一陣子沒碰就忘光光,尤其在11歲青春期的時候,人腦會有一次的大整理,沒有生命意義的事情會全部被刪掉,留下的是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例如:被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收到特別的禮物,這些「感覺」不會被忘記。
Fluid intelligence 是一種「及時應變、及時變通的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每天在學校做一個工作,他就得到了一個 crystallization,孩子不斷重覆的工作,連結他的 crystal intelligence,成為 fluid intelligence,所以不要再問老師今天為孩子示範了什麼工作?陪了孩子多久?老師的教導只是種了一個 crystal intelligence,孩子自己開始工作,才是學習的開始,開始把他的 crystal intelligence 轉換成為一種 fluid intelligence。
孩子在學校受教育的目的,在於累積經驗,幫助大腦中的神經做連結。在教室一次次的工作是在幫助孩子的神經建構的更緊、更粗,像在畫地圖一樣,孩子遇到事情時,腦中的地圖開始運轉,開始搜尋之前的經驗。如果孩子這個玩玩、那個玩玩,腦中的點與點的連接是很鬆散的,過於細微的神經很容易就消失、散掉了。
舉個例子,讓您更瞭解 fluid intelligence。劉家昌以前年經的時候去餐廳吃飯,沒有錢付帳,他打電話給朋友說:來幫我付帳,我馬上就寫兩首歌給你!他在音樂上的努力讓他已經有即時創作、即時應變的能力,這就是 fluid intelligence。如果您學過烹飪的話,您剛開始一定很依賴食譜,食譜寫的東西會全部採買回來照做,但等到您很會煮的時候,冰箱有什麼,馬上就可以變出一道美味的菜,此時您已經把之前在食譜裡帶給你的許多 crystal intelligence,轉變成 fluid intelligence。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變通、應變的能力,但父母大多把孩子可以發揮的時機給錯過了,因為父母總是為孩子做太多,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機會,使孩子得到的只是crystal intelligence,而父母通常著重的也是crystal intelligence,因為crystallize的成果較容易展現出來。
要從 crystal intelligence 轉變為 fluid intelligence 需要將同一工作重覆做很多次,而且有時您會覺得孩子在「亂做」,事實上他們可能是在探索、試驗。蒙特梭利老師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是「介入或不介入」孩子工作或「介入的時間點」在哪裡,也許今天您回去也會開始想這個問題:孩子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倒底該不該介入或幫忙?